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自1997年發起,並於2000年正式施行,每三年調查一次,評量範圍包含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三個領域,每次施行以一個領域作為主軸,另外二個領域為輔,評量15歲學生能否活用學校習得的知能來面對社會的挑戰。至今已有超過70個國家及世界經濟體參與PISA計畫,累積十餘年的豐富研究資料,已被各國家視為教育政策的重要參考,臺灣也自2006年起開始參與PISA計畫。
PISA 2009調查以閱讀素養為主軸,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為輔,除了持續關注學生對於閱讀活動的投入程度,更著重於觀察學生自身對於閱讀及學習策略的了解,評量其如何使用及整合資訊。透過跨時間的測量,重新檢視閱讀素養領域於九年時間內,各參與國家教育成果的變化,並更新其數學及科學素養的表現概況。
臺灣PISA 2009研究結果,重點摘要如下:
一、數學與科學素養方面:
主要測量學生運用數學、科學知識、解釋及預測現象的能力,期盼學生具備積極、反思的理性判斷和決策的能力。我國數學素養表現為第5名,科學素養則排名12,與PISA 2006相比較,評量結果分數皆為下滑。其中,約有12%的學生,數學與科學素養僅達水準1,甚至未達水準1,這些學生將面臨學習與解決數學與科學問題的難題。因此,如何降低未達水準的學生比例,提升數學與科學素養整體平均分數,教育單位應積極反思與作為。
二、閱讀素養方面:
主要指學生理解、運用、省思與投入閱讀,以達到個人目標,發展個人知識和潛能,並有效參與社會的能力。因此,閱讀素養主要評估學生運用閱讀以進行學習、溝通和問題解決的能力。研究發現,藉由持續投入閱讀並採取有效學習策略,可以厚植學生的閱讀素養,也奠定了終身學習的基礎,且學校資源、政策和措施都與學生學習成效具顯著相關性;另外,在學生的社經文化背景與其閱讀表現的關聯性方面,若其關聯性較為薄弱,則代表教育系統中的教育機會較為均等,閱讀技能為終身學習與提高未來就業機會和收入的基礎。PISA 2009研究結果顯示,臺灣表現第23名,較PISA 2006排名大幅下滑,學生的整體閱讀素養雖與OECD平均接近,但若與華語國家比較,上海、新加坡、香港皆已急起直追,躍升至前5名之內,我國表現顯然極待加強,建議相關單位應致力於強化校園閱讀的深度與廣度,方能真正提昇學生國際競爭能力。
PISA 2012 評量結果預計將於2013年12月5日公佈,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台灣學生於閱讀、數學與科學素養上的相關研究,可參考臺灣PISA國內研究中心網站。
參考資料來源: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1)。臺灣PISA 2009結果報告。臺北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