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識讀-仍僅及格邊緣

Tagged: ,

面對強效傳播的多元媒體,媒體識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民眾具備認識與解讀媒體的能力,瞭解新聞及廣告有所侷限,閱聽人若缺乏思辨批判的能力,將誤入負面或錯誤訊息的陷阱。

學者認為,學界近年致力推動「媒體識讀」教育,但只著重於學校,形成M型化現象,年輕世代有所提升,但一般社會大眾仍相對低落,「媒體識讀」亦呈現不小的城鄉差距及教育程度落差。

世新大學針對台灣地區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等五大類媒體進行媒體使用行為研究,經訪問了1,000位民眾發現,台灣民眾最常利用的媒體為電視,其次為網路,再者為報紙;今年「媒體識讀」分數為62.9分,較去年稍微提升,但仍在及格邊緣,民眾對於置入性行銷、藥品廣告的判斷能力,仍然有待加強。研究結果建議學界未來在推動「媒體識讀」時,應走出學院,走入一般民眾,並且根據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專屬的教育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
陳至中(2012年)。台灣媒體識讀 仍僅及格邊緣。中央社。上網日期:2012年7月10日,檢自:
http://tw.news.yahoo.com/台灣媒體識讀-仍僅及格邊緣-075809643.html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ever be published or shared an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