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數位新分享時代:網路上的分享與交流
如何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原名:How Sharing in the Digital Age Improves the Way We Work and Live
作者:傑夫‧賈維斯 (Jeff Jarvis)
譯者:劉曉樺
出版社:財信
出版年:2012
ISBN:9789866165696
圖片來源:http://www.sanmin.com.tw/Assets/product_images/986/986616569.jpg
網際網路改變了生活方式,在這個輕易按下「分享」鍵,就能在社群媒體創造話題的年代,日益公開化的分享交流,讓每個人的隱私幾乎無所遁形,讓人不免畏懼我們是否正處在一個「赤裸的社會(The Naked Society)」。然而,本書作者傑夫‧賈維斯 (Jeff Jarvis) 卻提出「網路公共性」的新觀念,來駁斥這種悲觀的論調。他認為:隱私與公共性並不互相排斥;事實上,兩者彼此依賴。私人或公共,是我們的選擇:我們決定是否公開某些資料,分享某些東西,如果我們太執著於保護隱私,我們將失去與這個互連的時代建立關係的機會。
本書以大量的訪談為基礎,介紹多位開創「分享」新產業的關鍵人物,諸如:Facebook的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Google的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以及Twitter的埃文‧威廉斯(Evan Williams)等。作者認為歷史上的新事物(如印刷與攝影技術)問世時,皆難免引發的恐懼和抗拒,而網際網路對商業、社會和生活的影響,亦將如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深遠;書中亦精闢論述「公共性」與「隱私」的沿革與定義,同時探討隱私的必要性及其限制,以幫助讀者理解,進而設法適當地保護個人隱私。
作者讚美網路的公共性並樂觀看待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但也提醒在公開有關自己的資料前,應該謹慎小心,並且向下一代灌輸此一觀念。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或媒體能力(media competence),不僅與消費媒體內容有關,還涉及製作內容的能力,以及傳播內容的潛在後果。因此,花時間想想公開交流應注意的一些準則,是十分值得的:
- 紋身法則:Blippy共同創始人菲力浦.柯普朗一再重申以下慧言:你放上網路的一切有如紋身,是永久的,擦不掉的,網路永不忘記。
- 頭版法則:有人說,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講的東西出現在《紐約時報》頭版,你就不該在網路上說這些話。在維基解密的年代,情況更是如此。我們可以反向應用這個法則:說一些重要的事,好讓它們登上頭版──推特、臉書、Google等新媒體的頭版。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會引發廣泛共鳴,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分享訊息時想想頭版效應,不要只是害怕出窘,還要嘗試把握機會。
- 別餵流氓法則:認識更多人,更常與人互動,遇到無賴的機率也會增加。網路並不製造無賴,網路只是讓人更容易見到無賴,並且為無賴提供了擴音器。遇到流氓時,不要給他們表現的機會。
- 酒後慎行法則:最有教養、最理性的人,一旦喝多了,也可能淪為一時的流氓。好朋友不會讓朋友在酒醉的情況下寫部落格、發推特、更新感情狀態、在臉書上張貼照片、製作YouTube視訊。
- 誠實法則:坦白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人們會相信你下次犯錯時也將這麼做。經營部落格教會我一件事:不要擦去錯誤之處,用線劃掉就好,這樣人們才知道是我搞錯了,而我無意隱瞞。
- 推己及人法則:生活中適用的法則,網路世界往往也適用。推特上的訊息轉發,是分享型社會的一個標誌,養成慷慨分享的習慣。可能對別人有用的資訊,要樂於分享。分享你發現的好東西、榮譽、連結,連結顯示你做了什麼工作,讓讀者能檢視你的資料來源,自己做出判斷。
參考資料來源:傑夫‧賈維斯著,劉曉樺譯(2012)。數位新分享時代:網路上的分享與交流如何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臺北市: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