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資料時代的關鍵服務研討會第四場,邀請國立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所長柯皓仁教授主講「資源探索服務之功能評估」,演講重點節錄如下:
電子資源採購費用幅度成長快速,讀者習慣以搜尋引擎作為尋找資料的入口,加上對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抱怨,促使資源探索服務(Web-Scale Discovery Service,以下簡稱WSD)的誕生。預先獲取的聯合索引(Pre-harvested central index)與資源探索層(Discovery layer)是WSD的兩項重要特性。簡單來說,WSD改良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整合A to Z清單與WebOPAC書目資料,再加上Google-like的檢索頁面,提供One-Stop Service的服務。目前市面上較熱門的有Serials Solution的Summon、Ex Libris的Primo Central、EBSCO的 Discovery Services、Innovative Interafces的Encore Synergy,以及免費的VuFind。
WSD的資源探索層(即使用者介面)功能有:簡易檢索、進階檢索、檢索限制或稱層面瀏覽、相關排序、顯示與遞送、使用者介面客製化、個人化與社群服務。WSD能夠與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以及自動化系統整合,結合電子資料庫的個人化服務功能、社群服務功能、檢索結果匯出功能等。層面瀏覽則用於限制查詢範圍、相關排序的權重計算、檢索關鍵字在資料內容出現次數與鄰近程度影響資料出現的順序。
聯合索引、資源探索層、與圖書館需求符合程度,以及計價與建置模式(買斷與租賃、維護費與年訂費、採FTE或圖書館館藏量計價、本地Server或雲端SaaS服務模式)是建議的評估要項。
聯合索引是指定期從圖書館資源(包含館藏資料、機構典藏、數位化檔案與CMSs)與非圖書館資源(僅限於有合作關係的索摘資料庫、電子期刊資料庫、電子書資料庫、他館館藏資料、開放取用資料、經授權的資料)獲取資料,並匯入其詮釋資料(Dublin Core、MARC與Metadata等系統可接受的詮釋資料)和全文,將其正規化(Normalization)為系統內部一致的綱要格式(Schema),同時採用資訊檢索技術建置索引(Index)。因此,成為電子資源聯合目錄,也成為使用者在WSD中所能查找的內容。
總括來說,圖書館館藏資源多寡、WSD廠商獲得授權的非館藏資源數量、開放取用資源數量,以及圖書館對於WSD的政策(像是是否讓讀者查到並未訂購的內容)都會影響使用者透過WSD取得內容的因素。因此,圖書館需留意WSD內容涵蓋率與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與詮釋資料品質有關,將影響索引品質與使用者查詢。而館藏書目紀錄在匯入WSD之前,需瞭解以下事項,例如,WSD如何對應Chinese MARC與MARC 21欄位;資料擷取與匯入方式採OAI-PMH亦或是FTP、WSD更新頻率與每日資料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