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科會在2002年通過了[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而經建會所提出的[挑戰2008]六年國發計劃也將此國家型計劃視為[數位台灣計劃]的重點計劃,足以見得數位學習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是重要而普遍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專訪教育部電算中心的韓善民高級管理師(以下簡稱答),談談國內數位學習的現況。
問:國內以教育部來說,有沒有從大學教育到K-12關於數位學習的政策 ?
答:大專院校強調數位學習(e-Learning),在K-12通常叫資訊融入教學,在資訊教育這個部份,我們比較強調資訊融入教學,大學的數位學習,各大學都發展得很熱烈,目前約一千五百多門有授予學分的課程,很多大學也已經設有遠距教學的網站跟系所,教育部對此是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唯一強調的是希望大家的品質能提升到一定的水準,所以教育部有辦理數位學習的課程認證、教材認證、機構認證,希望能讓國內的數位學習課程能具備國際化的競爭力。
問:以K-12教育的資訊素養融入教學來說,國內以國家型計劃推行數位典藏蠻多年了,那麼數位典藏的內容,未來是不是與資訊素養融入教學會有整合或交集呢 ?
答:因為數位典藏原先的目的是以各機構經典之作先數位化來進行保存,它的內容比較適合研究員或老師來利用,若要進到K-12的教學現場,它需要被轉化跟加工,因為原先典藏的目的是保存而不是教育,這樣的素材直接進到教學現場,它的教學效果不見得是良好的,但不可諱言的,典藏這邊這麼豐富的內容的確會是將來發展數位學習的素材,不限於鎖定K-12,也可以延伸到大學教育及終身學習。
問:目前大學數位學習的推動,是由學校政策面往下推,教師對數位學習潮流的了解及願意投入的心力,也會影響到大學數位學習的成效,這個部份您的看法是?
答:其實並不是要讓大學都去衝數位學習的產值,大學要有自己的特色,當然國內有幾所大學蠻重視數位學習,但是學校對數位學習的整體定位也蠻重要的,我們都曉得發展數位學習是不容易的,一門好的數位學習課程的實施需要跨領域的協作,透過學校的支援系統來完成一門課的開立,光靠一門課的老師來單打獨鬥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學校政策、學校支援系統及整合能力都要能配合。
但是我們在數位學習的產業上不是沒有機會,根據英國經濟人雜誌的統計及評比,台灣的數位學習在全球排名第十六,但是在亞洲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跟韓國,所以數位學習整體的品質跟準備度是算還不錯的,我們現在也鼓勵大學去發展可以國際化的課程,像是華語文的學習課程,全球現在很需要這樣的課程及內容,華語文的教學師資也有很大的缺口,所以像發展華語文、中醫藥或EMBA這樣的數位學習課程,我們就很有機會,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師資、能力跟經驗,教育部在國內政策面上,會儘量鼓勵大學去跨校合作或跨業合作,引入產業協助開發,而課程設計及教學就由大學教師進行,做這樣整體的跨校或跨業合作,所開發出來的品質也比較容易走向國際化,另外也可以跟國外的學校進行合作跟結盟,可以協助我們將有特色的課程打入國際。
問:您參訪過很多國家,看到許多大學機構在推行數位學習,是否可以跟我們分享,與國內數位學習發展的差別性,以及我們可以再進步的部份是什麼 ?
答:國外地區來看,以美國、澳洲與英國為例子,他們是很積極的推動數位學習,並且把數位學習當作一個產業,除了本國的大學有數位學習的課程及學位,提供本國人民學習的機會及方式,比較有名的像是美國鳳凰城大學就是純網路大學。因遠距學習可以突破時空的特質,他們也很積極的將數位學習當成產業,將課程及學位外銷及輸出到外國,根據統計,美國的數位學習外銷產值為世界一,澳洲的產值沒有美國高,但是澳洲數位學習外銷產值佔澳洲政府外銷產值的比例是全球第一。
不過畢竟數位學習進到學校的場所,還是以教育跟學習為主軸,如果只以產業產值來看待,可能會有些偏差。但他們的作法,的確對我們的高等教育產生一定壓力跟衝擊,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對國外大學來台辦理學分、學位有一些法令上的限制跟門檻,但這些法規限制或許可以產生短暫的功能,但是長久來看,WTO是全球化的趨勢,未來我們勢必會面臨要開放國外課程輸入的壓力,基本上提升我們國內高等教育的品質,以及E-Learning的品質,是我們大學應該要有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