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識讀-仍僅及格邊緣

面對強效傳播的多元媒體,媒體識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民眾具備認識與解讀媒體的能力,瞭解新聞及廣告有所侷限,閱聽人若缺乏思辨批判的能力,將誤入負面或錯誤訊息的陷阱。

【新書資訊】Information Literacy Beyond Library 2.0

近年來,資訊環境驟變,社群網路和行動載具已主宰未來資訊環境的發展走向。Peter Godwin和Jo Parker延續2008年暢銷書 “Information Literacy Meets Library 2.0”的主題,於2012年3月發表新作 “Information Literacy Beyond Library 2.0” ,集結Phil Bradley、Susie Andretta、Karen Blakeman、Christine Bruce、Dean Giustini、Helen Leech、Jane Secker和Lane Wilkinson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的精闢觀點與實務經驗,探討資訊素養的發展現況和未來趨勢。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媒體與資訊素養建議書 (IFLA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Recommendations)

2011年12月7日IFLA管理委員會於荷蘭海牙召開會議並通過媒體與資訊素養建議書其內容主要闡明媒體與資訊素養是指能夠有效運用各種方法 (如觀察驗證、人際溝通及專業諮詢等),獲取有助於個人、社會及國家面對生存、發展、執行決策與解決生活各方面問題的能力,並瞭解資訊需求的時機、類型、獲取管道和方法,可以客觀評估與組織資訊,以正確且合乎社會規範的方式使用資訊。

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教育

知識即是力量,具備資訊素養能力即是擁有競爭優勢,為推動中部地區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資訊素養專業知識,由中華資訊素養學會主辦,逢甲大學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及逢甲大學圖書館協辦之「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主題演講」,2012年5月1日於逢甲大學圖書館演講廳舉行。

Page 2 of 2

  • 1
  • 2